数十年前的椰林小道 |
看到这张图,因为高度、角度的不同,所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。
你是你,我是我,所有人的想法和观点毕竟很难一样,很多令你诧异的事情都是源至于思维模式的差异。
那么,这里我对一个问题,或者说是一个现象很好奇,今天不吐不快......
看一篇文章留言不点赞的概念是什么?
我想很多人并没有要求他人点赞文章,可是如果有人留言不点赞的,会奇怪吗?。即使再不认同文章,阅读后忍不住要留言的话,点个赞是不是感觉上比较有礼貌?
知道原因的请留言告知。不知道原因的也可以说出你的看法。
很抱歉,我的文章又被转为自己可见,我没有查看文章为何被锁,因为没打算解锁。对于相关内容规定我是有疑问,可是不想申诉,感谢您的锁头,可我不理解。
这几天,篇篇文章都被锁,通常我也不介意,锁了截图发布就好,还是文章一篇。
要知道并非我不写,只是不被允许发出来,所以,希望简友们依旧平时的“习惯”来点个赞,我还是会回赞。
简书里有好的作家,也有为了挣点钻的人。我不是作家,写写生活琐事和回忆就好。我当然也为了挣点钻,多多益善。这话以前说过了,是说给新来的简友看。
可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我认为。所以只要你不吝点赞,我自当回赞,共享共得。
可是简书的赞可不是喜欢点多少就点的,因为有“时间恢复”的限制,点赞过度,能量低于50恢复时间大大的延长。
所以一般我点赞都是点到50即止,有时候因为简友点赞太多无法一一给简友回赞时,我都会私下通知,能量恢复了自当一一“回报”.
这段写得就如美guo在会议上的开场白那样,有点太长了。
还是直接进入正题。
以前就发现一些人,点赞次数奇高,一个小时超过50个、一天超过200个赞都有。了解简书点赞制度的都明白,当能量归零是,即使点赞也没有收益。所以有经验的人绝对不可能点赞低于50能量,更何况是一天点超过200个赞。
这是新手才会犯的错误。
这几天在互关的简友动态中,被几个简友的动态刷屏了,好奇的点进去他们的动态仔细看一下,乖乖不得了,点赞次数奇高无比,一天超过200的。有些一分钟可以点赞超过十多个,这个速度有可能吗?是有什么点赞app自动点赞吗?
这个现象,唯一出来的结论就是,点空赞。
点空赞的话对投票收益有好处吗? 当然如果他人回赞的话,内容收益就肯定有。可是给他点赞的人,肯定就分文未得,因为若一天点赞可以超过200篇文章,他的能量肯定是零。
能量零,点赞收益零。空赞换实赞,高招!佩服!
我觉得先不说单纯写作,来简书的乐趣就是绞尽脑汁去利用制度,或面对一些制度上的更动做改变,处变不惊,乐在其中。
你有张良计,我有过墙梯,本小利大钻照赚。
但是,假如你是单纯来写文,不理收益,这种不单纯的招数或许让你收益受损。
我个人观察和理解有可能是错误的,只是不吐不快,若有不对的地方请不要对我发飙.
马照跑,舞照跳;你点赞,我回赞.
只是我不愿意把实赞交给错的人;如此而已。
简书是不是该想象办法杜绝空赞?
早上看到儿时最喜欢的香港漫画“如来神掌”,没想到人家的收藏如此完好无损。
一直以来都非常后悔搬家时,将所有儿时购买的港漫丢掉,是这些港漫让我明白失去的东西,真的很难再找回来。
心痒痒的私信这位收藏者,他出价一本22元。若以经典作品来计算,也不算贵。
不过,人生在世,还是要学习放弃多余的欲望和累赘。
此情只待成追忆,此钱留待吃顿饭吧!
看到这张图,因为高度、角度的不同,所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。
你是你,我是我,所有人的想法和观点毕竟很难一样,很多令你诧异的事情都是源至于思维模式的差异。
那么,这里我对一个问题,或者说是一个现象很好奇,今天不吐不快......
看一篇文章留言不点赞的概念是什么?
我想很多人并没有要求他人点赞文章,可是如果有人留言不点赞的,会奇怪吗?。即使再不认同文章,阅读后忍不住要留言的话,点个赞是不是感觉上比较有礼貌?
知道原因的请留言告知。不知道原因的也可以说出你的看法。
女儿皮肤敏感再次爆发,全身又干燥又痒,最恐怖就是脸部浮肿。 从小到大,看过许多医生,试过很多方法,医不好。
病从口入,可是敏感也可能是因为天气变化和周遭环境不卫生而引发,防不胜防,不只让我们费神,更苦了孩子,以后到外面独自生活,必需懂得应对皮肤敏感的突发状况,因为严重的敏感是会致命的。
医院限制人数,老婆带女儿去看医生,我留在医院的“用餐间”,买个包,喝杯咖啡。
我说是用餐间因为这里连一个桌子都没有。早餐都是我不喜欢的马来炒饭和马来炒面,看到咖啡+包子3元套餐就买了。
这几年马来人狂抄华人食物,依样画葫芦弄了一些马来包(Pau), 油条(Chiakui),炒粿条(keuw tiu) 等等的华人传统食物。可是华人食物美味在于大量使用猪油渣和猪肉,而猪肉,是马来人(回教徒)的禁忌,所以他们弄出来的“东西”勉强只得其型,不得起真髓,我通常不吃。
坐下来不一会,前面来了两个印度人,是医务人员,疫情规定的安全距离让他们保持一段距离,亲密的举动看起来就是恋人关系。
就这样,一个华人吃着马来人的包子看着印度人约会。